地摊经济是世界经济,地摊文化是世界文化,全世界各个国家随处可见。中国的地摊文化大可以追溯到姜太公、刘关张、《清明上河图》、齐白石,小可以让我们联想起小时候恋恋不舍的旧书摊、五花八门的菜市场,亲近、亲切,带着传统生活的气味和泥土的气息。但就“可见性”而言,地摊自1839年摄影术发明以后才有确切记录。
本次展览收录自1868年至2018年间的中国地摊影像,可以管窥近现代中国地摊文化巨大的发展变迁过程。这是中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变革的小小缩影,也会让一些人想起自己的辛酸史或往日旧事。
约翰·汤姆逊:中国,小吃,算卦,剃头,1868-1872年
约翰·汤姆逊:中国,修脚,1868-1872年
布里斯托大学馆藏:北京,前门大街,各种货郎和地摊,1900年
布里斯托大学馆藏:上海,街头摊贩,1902年
布里斯托大学馆藏:山东,威海,1902-03年
布里斯托大学馆藏:上海,剃头,1905年
布里斯托大学馆藏:中国,熟食摊,1910年
布里斯托大学馆藏:上海,小吃摊,1937年
美国《LIFE》:沈阳,贫困的日本侨民正在变卖家当,因为他们将被遣返回国,1946年
马克·考夫曼:陕西,临潼,街头相面,1947年
美国《LIFE》:上海,书报摊,1947年
布列松:北京,旧书摊,1948年